古代官帽有哪些种类_官帽等级怎么看

新网编辑 5 0

官帽的“身份证”:为什么一眼就能分辨品级?

古人常说“冠冕堂皇”,其实“冠”与“冕”在形制、场合、佩戴者身份上都有严格区分。冠是日常官帽,冕是祭祀大礼所戴,二者不可混用。官帽之所以能成为“身份证”,核心在于颜色、顶珠、翎羽、帽胎材质四大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套可视化的等级语言。

古代官帽有哪些种类_官帽等级怎么看
(图片来源 *** ,侵删)

从秦汉到明清:官帽的“进化树”

秦汉:高山冠与进贤冠的雏形

秦统一后,以高山冠为武官标识,进贤冠为文官标识。高山冠前高后低,形如“山”字,寓意威重;进贤冠则前低后高,象征谦逊。此时还没有顶珠,等级差异体现在冠梁数量:三公七梁,九卿五梁,县令三梁

唐宋:幞头与直脚的“黑科技”

唐代流行幞头,用一块黑纱包裹发髻,两侧垂带。宋代在幞头基础上加硬脚,长度与官阶成正比:宰相脚长一尺,御史中丞八寸,县令五寸。行走时硬脚颤动,远观即可知品级,堪称“移动的身份牌”。

明清:顶戴花翎的终极形态

明清官帽统称“顶戴”,由帽胎、帽檐、顶珠、翎羽组成。

  • 帽胎:冬暖帽用熏貂,夏凉帽用玉草。
  • 顶珠:一品红宝石,二品珊瑚,三品蓝宝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六品砗磲,七品素金,八品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
  • 翎羽:分花翎与蓝翎,花翎以孔雀眼多寡论高低,一眼更高,三眼罕见;蓝翎为鹖羽,赏给六品以下武官。

常见疑问快问快答

Q:为什么清代一品官帽用红宝石而不是更大颗的宝石?

A:清代以颜色象征五行,红色属火,火生土,土代表皇权,故红宝石最尊贵。大小并非首要标准。

Q:文官与武官的帽型有区别吗?

A:明代以前差异明显,如唐代武官戴“豹冠”,文官戴“进贤冠”。清代则帽型统一,仅用顶珠与翎羽区分文武,文官无翎羽,武官可戴花翎。

古代官帽有哪些种类_官帽等级怎么看
(图片来源 *** ,侵删)

Q:为什么有的官员帽后插两根孔雀翎?

A:此为“双眼花翎”,需军功或特恩赏赐。乾隆朝仅傅恒、福康安等七人获三眼花翎, *** 得双眼者已属殊荣。


冷门但有趣的官帽冷知识

  1. 宋代“貂蝉冠”:在进贤冠上加“蝉纹金附”,为三公亲王专用,因饰件形似貂蝉耳坠而得名。
  2. 明代“忠静冠”:嘉靖帝为退休老臣设计,去长角、减梁数,寓意“退思补过”。
  3. 清代“雨冠”:雨天专用,帽檐加宽三寸,顶珠改以漆木仿制,避免宝石沾水失光。

如何通过博物馆实物快速断代?

观察三点一线

  • 帽胎接缝:明代为布胎,接缝细密;清代为纱胎,接缝较粗。
  • 顶座工艺:明代铜鎏金底座厚重,清代镀金底座轻薄。
  • 翎管材质:乾隆前多用白玉翎管,道光后流行翡翠翎管。

现代影视剧中常见的官帽错误

《甄嬛传》中雍正戴的“朝冠”实为乾隆改制后的样式;《大明王朝》里海瑞的乌纱帽插了孔雀翎,属清代制度。最典型的是忽略季节差异,冬夏帽不分,导致貂皮与玉草同框出现。

古代官帽有哪些种类_官帽等级怎么看
(图片来源 *** ,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