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顺序怎么记_朝代口诀有哪些

新网编辑 17 0

“历史朝代顺序怎么记?朝代口诀有哪些?”——这是无数学生、文史爱好者和备考公务员的共同疑问。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最常用、最靠谱、最省力的记法一次讲透。

历史朝代顺序怎么记_朝代口诀有哪些
(图片来源 *** ,侵删)

为什么总把“五代十国”漏掉?

因为教材往往一笔带过,时间又短,人物又多。解决 *** 是:把五代当成“过渡走廊”,只背“梁唐晋汉周”,再补一句“前后才五十三年”,大脑就有了时间锚点。


最经典的朝代口诀是哪一条?

流传最广的是: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国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这条口诀押韵顺口、长度适中,小学到考研都能用。


想再短一点,有没有极简版?

有,九字压缩法

  1. 夏商周
  2. 秦汉
  3. 三国晋
  4. 南北隋
  5. 唐宋元明清

把九组词连读三遍,就能在十秒内背完主干。

历史朝代顺序怎么记_朝代口诀有哪些
(图片来源 *** ,侵删)

朝代太多,如何分阶段记忆?

用“三大板块+两条走廊”模型:

  • 板块一:帝国初建——夏商周秦(公元前2070—前206)
  • 板块二:帝国循环——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前206—907)
  • 板块三:帝国晚期——五代宋元明清(907—1912)
  • 走廊一: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周秦之间的裂缝期
  • 走廊二:五代十国(907—979)是唐宋之间的裂缝期

把“板块”想成连续的大陆,“走廊”想成狭窄的海峡,就不容易漏。


怎样用谐音梗记分裂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最容易混,可用谐音故事:

魏蜀吴,煮一锅;西晋东晋,稀一锅;南朝北朝,粥一锅。”

“煮、稀、粥”三个字提示了局势越来越乱,顺序也暗含其中。


考试爱考的“并立”与“相继”怎么区分?

自问:三国是“并立”还是“相继”?
自答:魏蜀吴同时存在,是并立;南北朝先后出现,是相继。口诀里用“三国魏蜀吴”暗示并立,用“南北朝并立”直接点明。

历史朝代顺序怎么记_朝代口诀有哪些
(图片来源 *** ,侵删)

如何一眼看出“东西”与“前后”?

规律:都城在西→东,都城东迁叫“东X”;都城在北→南,都城南渡叫“南朝”

  • 西周→东周:镐京→洛邑,东西方向
  • 西汉→东汉:长安→洛阳,仍叫“东西汉”
  • 西晋→东晋:洛阳→建康,却叫“东西晋”,因建康在洛阳东南
  • 北宋→南宋:开封→临安,南北方向,故称“南宋”

记住都城迁移方向=前缀方向,就不会写反。


少数民族政权要不要背?

要,但只背“入主线”的

  1. 北魏孝文帝改革,把鲜卑融进汉制
  2. 辽金与宋并立,影响宋的岁币与边防
  3. 元清大一统,直接继承中华正统

其他如柔然、吐谷浑、渤海国,除非专业研究,可忽略。


一条时间轴如何手绘?

准备A4纸横放:

  1. 画一条横线,左端写“夏”,右端写“清”
  2. 在夏商周秦之间留大空,表示时间长
  3. 三国到隋之间画“锯齿”,表示分裂
  4. 唐到清之间留小空,表示相对连续
  5. 用红笔标出三次大一统节点:秦、西晋、隋

五分钟画完,终身不忘。


手机党如何碎片化复习?

把口诀拆成五张锁屏

  • 锁屏一:夏商周
  • 锁屏二:秦汉三国
  • 锁屏三:两晋南北朝
  • 锁屏四:隋唐五代
  • 锁屏五:宋元明清

每次亮屏自动扫一眼,一周后自然滚瓜烂熟。


最后的小技巧:用“皇帝+年号”做钩子

自问:为什么很多人能背清朝十二帝,却背不全十六国?
自答:因为清朝有连续的年号与人名钩子。把同样的 *** 移植到十六国:

前后赵,石勒佛;前后秦,苻坚佛;前后燕,慕容佛。”

把“佛”当谐音梗,既提示少数民族,又提示“前后”对称,记忆效率翻倍。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