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军军服历史大全_伪军军服有哪些样式

新网编辑 3 0

伪军军服到底指什么?

伪军军服,通常指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所组建武装部队的制式服装。它既不同于国民革命军的黄绿色系,也异于八路军的灰布棉袄,而是在日式剪裁、西式版型与中式元素之间反复妥协的产物。理解这一点,才能看懂它为何既“像日本”又“像中国”,却始终透着一股尴尬。 ---

伪军军服的三大来源

1. 日军库存直接改色

早期伪满洲国军、伪华北治安军的夏装,**大量沿用关东军九八式军服的版型**,仅把原黄呢染成鼠灰或草绿,肩章改成五色旗或五色五角星,远看极易混淆。

2. 汪伪 *** “国产化”设计

1940年南京汪伪 *** 成立后,为标榜“正统”,**在日式立领基础上加入中山装圆摆**,并规定将官用深藏青、校官用深褐、尉官用草绿,形成三 *** 分体系。

3. 地方伪军“就地取材”

伪蒙军、伪和平建国军因经费短缺,**常把缴获的 *** 军服拆下 *** 徽,缝上五色旗或红蓝三角臂章**,导致同一支部队出现黄、灰、绿三色混搭的奇特景象。 ---

伪军军服样式全览

伪满洲国军(1932-1945)

- **颜色**:冬季青灰呢,夏季草绿布 - **领章**:黑底金菊,象征“满洲国花” - **帽徽**:五色五角星帽花,帽墙钉一圈金色稻穗 - **特殊细节**:军官大衣保留日式双排铜扣,士兵绑腿却用中式宽布条

伪华北治安军(1938-1945)

- **颜色**:整体鼠灰,袖口缝两条白线作为识别带 - **肩章**:黑底银星,星数对应日军佐官制式 - **臂章**:白布蓝字“华北治安军”,缝于左上臂 - **帽子**:圆筒战斗帽,帽檐可上下翻,俗称“西瓜帽”

汪伪和平建国军(1940-1945)

- **颜色**:将官深藏青,校官深褐,尉官草绿 - **领章**:倒山字形,内嵌小型 *** 徽(去光芒) - **腰带**:日式斜挎武装带,但扣头改刻“和平建国”篆字 - **裤子**:中山装式直筒裤,裤脚无绑腿,以皮鞋为主

伪蒙军(1936-1945)

- **颜色**:冬季土黄呢,夏季浅灰布 - **帽徽**:蓝底白日徽,外加一圈蒙古回纹 - **腰带**:传统蒙古宽带,上嵌银钉,与日式窄带并存 - **靴子**:既有日式翻毛皮鞋,也保留蒙古长靴 ---

为什么伪军军服颜色如此混乱?

问:日本人为什么不统一伪军服色? 答:日军本身物资紧张,**优先保障关东军与南方军**,对伪军采取“给什么穿什么”的态度;加之各傀儡政权互相攀比,都想凸显“独立性”,于是出现五色旗、 *** 、红蓝三角等五花八门的标识。 ---

伪军军服与日军军服的关键差异

- **纽扣**:日军为黄铜樱花,伪军多为铝制五角星或素面铝扣 - **肩章**:日军竖式,伪军多为横式 - **臂章位置**:日军在右胸,伪军统一左上臂 - **帽墙**:日军夏季战斗帽为草绿色,伪军常染成灰或褐 ---

伪军军服对后世的影响

影视剧中的误用

不少抗战剧把伪军服直接等同于日军服,**忽略其立领、圆摆、五色徽等细节**,导致观众误以为伪军就是“换色日军”。

收藏市场的冷门板块

因政治敏感,**真正的伪军军服极少流入市场**,偶见的多为战后戏服或改制件,收藏者需通过纽扣、领章、臂章三线比对才能辨别真伪。 ---

如何一眼识别伪军军服?

1. **先看帽徽**:五色星、 *** 去光芒、蒙古回纹,都是伪军独有。 2. **再看领章**:倒山字形或黑底金菊,与日军樱花领章截然不同。 3. **最后看臂章**:左上臂白布蓝字“治安军”“和平建国军”等字样,是更高效的判断依据。
伪军军服历史大全_伪军军服有哪些样式
(图片来源 *** ,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