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科技圈迎来了设计语言的集体升级:全面屏、模块化、无孔化、可持续材料全面爆发。到底哪些产品真正做到了“叫好又叫座”?评选标准又是什么?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这一年最值得回味的科技设计。

为什么iPhone X能被称为“全面屏元年”的标杆?
答案:它之一次把“刘海”做成可被系统级 UI 主动避让的交互区域,而非简单的硬件缺口。
- 屏幕圆角与机身圆角同轴,让视觉焦点始终集中在内容本身。
- 不锈钢中框+双面2.5D玻璃,既保证结构强度,又实现无线充电。
- Face ID 的微型点阵投影把 3 万个不可见光点塞进顶部 8 mm 空间,硬件密度刷新纪录。
对比同期安卓阵营的“窄额头+下巴”,iPhone X 用一条“刘海”换掉了 Home 键,也换掉了十年来的交互惯性。
Surface Studio 怎样把“桌面”变成“画布”?
微软把 28 英寸 4500×3000 屏幕做成 3:2 比例,再给它一根零重力铰链:
- 铰链阻尼随角度变化,20° 时像画板,90° 时回到显示器。
- Surface Dial 旋钮吸附屏幕边缘,可直接调用调色盘或时间轴,减少二级菜单。
- 铝合金一体式底座藏进所有主板与散热,保证屏幕部分厚度仅 12 mm。
设计师之一次能在 99% sRGB 色域的屏幕上直接压感绘图,而不必外接数位板。
Nintendo Switch 的“模块化”到底解决了什么痛点?
它把“主机性能”与“掌机便携”塞进 398 g 的机身,再通过三段式结构实现场景无缝切换:

- Joy-Con 滑轨卡扣,0.3 秒完成手柄合体或分离。
- 背部隐藏式支架,打开即可桌面多人对战。
- USB-C 全功能接口,底座 1080p 输出与掌机 720p 续航 6.5 小时。
玩家不再需要在“画质”和“随时玩”之间做选择,这是传统主机十年未破的僵局。
Google Pixel Buds 如何用“实时翻译”重新定义耳机?
Pixel Buds 把 Google Assistant 塞进 14 g 的腔体,通过触摸右耳壳即可触发 40 种语言的即时翻译:
- 波束成形麦克风阵列,嘈杂环境也能准确收音。
- 织物线材防缠绕,同时充当触控区域。
- 充电盒提供 24 小时续航,15 分钟快充可用 1 小时。
当对方说西班牙语时,耳机实时翻译成英语;你回答的英语又被手机外放成西班牙语,跨语言对话之一次如此自然。
如何系统评选“更佳科技产品设计”?
业内通常采用“四维加权模型”:
维度 | 权重 | 关键指标 |
---|---|---|
功能性 | 30% | 核心场景完成度、性能冗余 |
美学 | 25% | 材质、CMF、家族语言一致性 |
可持续 | 20% | 可回收材料占比、模块化维修 |
情感 | 25% | 开箱惊喜、长期使用愉悦度 |
以 iPhone X 为例,功能性满分(A11 仿生+Face ID),美学高分(不锈钢中框),可持续中等(玻璃可回收但胶合结构难拆),情感极高(动话表情)。加权后总分 88/100,位列年度之一梯队。

2017 年还有哪些被低估的细节设计?
- 三星 DeX 底座:手机插上去秒变桌面系统,窗口化 Office 真正可用。
- 小米 MIX 2 的导管式微型听筒:解决初代 MIX 的通话回声,同时保持三面无边框。
- Dyson Supersonic 吹风机的空心手柄:把 V9 马达藏进握柄,重心下移 30%,久举不累。
- Amazon Echo Spot 的 2.5D 圆形屏幕:让语音助手之一次有了“表情”,闹钟体验不再冰冷。
设计师能从 2017 年学到什么?
自问:为什么这些看似激进的设计,用户却愿意买单?
自答:因为它们都遵循了“之一性原理”——回到用户最原始的需求,再用技术把路径缩到最短。
- iPhone X 用 Face ID 替代指纹,是因为“看屏幕”比“按 Home 键”更自然。
- Surface Studio 把屏幕放平,是因为“画”比“点鼠标”更接近手绘本能。
- Switch 的 Joy-Con 分离,是因为“分享手柄”比“再买一套”更低门槛。
当技术不再是炫技,而成为“消失的媒介”,设计就真正成功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