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城多少年?
约1400年。史学界普遍把公元633年松赞干布迁都逻些(今 *** )并营建布达拉宫视作城市诞生的标志,自此 *** 作为 *** 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延续至今。

*** 名字从何而来?
“拉”在藏语意为“神”,“萨”意为“地”,合起来就是“圣地”。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公元9世纪的《唐蕃会盟碑》,碑文中用古藏文明确记录了“ *** ”二字,印证地名已沿用千年。
---松赞干布如何奠定 *** 地位?
- 迁都逻些:633年松赞干布将吐蕃王都从雅砻河谷迁至地势更开阔的吉曲河谷,奠定 *** 千年根基。
- 修建布达拉宫:红山宫堡初成,既是军事要塞又是王室居所,后世历代 *** 扩建为今日规模。
- 引入佛教:迎娶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分别兴建大昭寺、小昭寺,佛教自此在雪域高原生根。
吐蕃王朝衰落后的 *** 命运
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引发内乱,吐蕃瓦解, *** 一度沦为地方势力角逐的战场。直到13世纪萨迦政权归顺元朝, *** 才重新成为 *** 宗教中心,但政治中心仍在日喀则。这段“蛰伏期”长达400年,却为格鲁派崛起埋下伏笔。
---格鲁派如何重塑 *** ?
15世纪初,宗喀巴在 *** 东郊创建甘丹寺,标志格鲁派诞生。随后哲蚌寺、色拉寺相继落成,形成“ *** 三大寺”格局,僧侣人数一度超过城市总人口一半。1642年,五世 *** 喇嘛借助蒙古和硕特部力量建立甘丹颇章政权, *** 再次成为政教合一中心。
---布达拉宫为何重建?
五世 *** 喇嘛于1645年下令重建布达拉宫,原因有三:
- 原宫殿毁于雷击与战火,需新象征巩固权威。
- 选址红山,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 红白两色外墙分别代表宗教与世俗权力,体现“政教合一”理念。
清代如何管理 *** ?
1720年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部,设驻藏大臣衙门于大昭寺旁,与 *** 喇嘛共理政务。1793年《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大昭寺成为掣签法定场所, *** 由此兼具中央与地方双重行政功能。

*** 古城格局有哪些讲究?
传统 *** 以八廓街为核心,呈放射状布局:
- 内圈:以大昭寺为中心,转经道宽约3米,石板路被信徒磨得发亮。
- 中圈: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连线,形成“圣城三角”。
- 外圈:三大寺与贵族庄园环绕,既提供防御又控制水源。
近代 *** 经历了哪些冲击?
1904年英军入侵,江孜战役后 *** 被迫签订《 *** 条约》,开埠亚东。1951年 *** 和平解放,1965年自治区成立, *** 进入现代建设期。1982年被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布达拉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定位从“雪域圣地”转向“国际旅游目的地”。
---今日 *** 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
市政规划采用“限高、限色、限风格”三限原则:
- 核心城区建筑不得超过45米,确保布达拉宫天际线。
- 外墙必须用传统“白玛草墙”工艺,保持视觉统一。
- 新建藏式酒店需植入天井、经幡等元素,避免“水泥盒子”破坏古城肌理。
游客常问: *** 历史一日游如何安排?
清晨从大昭寺开始,沿八廓街顺时针转经;上午登布达拉宫,重点看法王洞与圣观音殿;午后赴小昭寺观文成公主带来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傍晚登上药王山观景台拍摄布达拉宫全景,一日即可纵览1400年时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