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全历史”而非“通史”?
传统通史往往以王朝更替为主线,容易忽略边疆、少数民族、基层社会与全球互动。北大全历史在立项之初就提出“全”的三重含义: - **全景**:在同一时段内并置中原、草原、海洋、丝路四条叙事线; - **全息**:每一卷都设置“微观切片”,用个案呈现大时代,例如“一个北宋开封市民的账本”; - **全球**:中国卷与外国卷交替出版,读者可横向比较同一时期的欧亚非文明。 ---北大全历史的五大创新点
1. **跨学科写作团队** 每卷至少邀请一位考古学家、一位经济史学家、一位科技史学者共同执笔,避免单一视角。 **亮点**:第三卷“秦汉”中,科技史学者用简牍中的“工官”记录还原了秦代标准化生产的真实效率。 2. **史料原文+白话解读双栏排版** 左栏为《史记》《汉书》等原文影印,右栏为白话翻译与注释,降低阅读门槛。 **亮点**:读者可直接比对《旧唐书·食货志》与敦煌出土账簿,感受数据差异。 3. **动态地图与年表** 纸质书扫码即可打开交互地图,点击任意年份可查看疆域、人口、战争、贸易路线变化。 **亮点**:安史之乱章节中,地图实时显示叛军推进速度与唐廷调兵路线,直观呈现后勤困境。 4. **“反常识”专栏** 每章末尾设置“你可能误解了的历史”小栏目,用最新研究推翻流行说法。 **亮点**:指出“闭关锁国”一词是晚清才出现的概念,明代隆庆开关后月港贸易额一度超过马尼拉。 5. **读者共创计划** 官网开放“史料补遗”板块,鼓励公众上传族谱、碑刻、契约,经专家审核后纳入再版。 **亮点**:2023年新增的徽州盐商书信,改写了清代两淮盐政利润分配的旧说。 ---北大全历史靠谱吗?会不会过于通俗?
自问:学术圈怎么看这套书? 自答: - **审稿流程**:每卷先由三位外审专家匿名评审,再送国际汉学刊物书评,最后才付梓。 - **引用数据**:全书脚注超过1.2万条,近五年核心期刊论文占比37%,考古报告占比21%。 - **通俗化边界**:保留关键术语原文并附术语表,如“两税法”“一条鞭法”均给出制度示意图,避免简化失真。 ---与其他通史相比,差异在哪里?
| 维度 | 北大全历史 | 吕思勉《中国通史》 | 剑桥中国史 | |--------------|--------------------------------|--------------------|------------------| | 叙事视角 | 多中心、全球互动 | 汉族中心 | 西方中心 | | 史料呈现 | 原文+白话+考古实物 | 纯文字 | 二手转述 | | 更新频率 | 每五年修订一次,已启动第三版 | 无修订 | 三十年出一卷 | | 读者定位 | 高中以上文化的大众与学者 | 专业学者 | 英语学术界 | ---如何高效使用北大全历史?
- **做主题阅读**:先读“全球卷”中的同期世界史,再回看中国卷,能迅速定位中外交流节点。 - **利用索引**:每卷末尾的“人名·地名·制度名”三合一索引,可横向检索同一人物在不同卷中的出场。 - **搭配公开课**:北大历史系在B站同步更新“全历史导读”系列,每集约15分钟,由作者亲自讲解写作幕后。 - **写论文引用**:官网提供GB/T、Chicago、MLA三种格式引文,直接复制即可避免格式错误。 ---常见疑问快答
**Q:电子版和纸质版内容完全一致吗?** A:不完全。电子版多出“史料库”模块,可下载高清简牍、墓志拓片原图,纸质版因篇幅限制仅放缩略图。 **Q:高中生能看懂吗?** A:主编团队在每卷前写了“阅读指南”,用思维导图列出关键问题,例如“为什么宋代铜钱能流通到东非?”先给问题再读正文,效果类似翻转课堂。 **Q:未来会出英文版吗?** A:已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签约,首批翻译“宋元卷”与“大航海时代卷”,预计2026年面世,译者包括哈佛包弼德、牛津沈艾娣。 ---购买与避坑指南
- **正版渠道**:北大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京东自营、孔夫子旧书网旗舰店(二手溢价低于20%为合理)。 - **盗版识别**:盗版封面颜色偏暗,书脊无防伪镭射标,电子版若售价低于纸质三折即为盗版。 - **套装优惠**:双十一期间十二卷套装曾降至799元,可提前加购等待大促。
(图片来源 *** ,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