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词汇有哪些_如何快速记忆

新网编辑 5 0

为什么先弄清“历史词汇”的范围

很多人一提起“历史词汇”就想到朝代名、皇帝谥号,其实那只是冰山一角。真正影响阅读古籍、做研究、甚至写网文的是:制度用语、职官称谓、礼俗词汇、军事术语、经济度量、法律条文、天文历法、地理方志八大类。 自问:我背了那么多“贞观之治”,为什么还是读不懂《唐律疏议》? 自答:因为你没系统掌握法律条文里的“笞、杖、徒、流、死”五刑词汇,它们才是打开原文的钥匙。

古代历史词汇有哪些_如何快速记忆
(图片来源 *** ,侵删)

最常用的古代历史词汇清单(按场景拆分)

1. 职官制度类

  • 三公九卿:太师、太傅、太保+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少府、治粟内史。
  • 三省六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
  • 地方官:刺史、太守、知县、里正、亭长。

2. 经济度量类

  • 田制:井田、均田、屯田、占田。
  • 货币:刀币、圜钱、五铢钱、交子、会子。
  • 计量:斛、斗、升、斤、钧、石。

3. 军事术语类

  • 兵制:府兵、募兵、卫所、八旗。
  • 兵器:戈、戟、槊、陌刀、神臂弓。
  • 阵法:鱼鳞阵、鹤翼阵、八阵图。

4. 礼俗与宗法类

  • 五礼:吉、凶、军、宾、嘉。
  • 宗法:大宗、小宗、昭穆、嫡庶。
  • 丧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如何快速记忆这些庞杂的词汇

*** 一:场景联想法

把词汇放进具体历史事件里。例如背“租庸调”时,脑中同步播放贞观二年关中大旱、朝廷按丁收租的画面。场景越鲜活,记忆越牢。

*** 二:字头缩略法

把“三公”记成“师父保”(太师、太傅、太保),把“六部”编成“吏户礼兵刑工——李胡李冰行功”的顺口溜。荒诞谐音反而降低遗忘率。

*** 三:对比表格法

朝代中央官制关键词地方官制关键词
三公九卿郡守、县令
三省六部道、州、县
内阁、六部承宣布政使司

自问:为什么秦用“郡县”,唐用“道州县”,明用“布政司”? 自答:因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技术升级了,词汇也随之迭代。


进阶:用“词汇树”构建知识 ***

把每一个核心词当作树干,延伸出同义、反义、上位、下位词。

  • 树干:科举
  • 上位:选官制度
  • 同义:贡举、制举、恩荫
  • 下位: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 反义:九品中正

画完树后,你会发现“进士、状元、榜眼、探花”不再是一串孤立名词,而是长在“科举”枝条上的果实。

古代历史词汇有哪些_如何快速记忆
(图片来源 *** ,侵删)

常见误区与纠正

误区一:只背朝代顺序,不背制度词汇

结果:能背“唐宋元明清”,却看不懂《宋史·食货志》里的“折变、和买、经总制钱”。 纠正:每学完一朝代,立刻补该朝制度关键词,形成“时间+制度”双坐标。

误区二:把现代词义硬套古文

例:把“书记”理解成Secretary,其实在魏晋是“掌管文书的小吏”。 纠正:查《故训汇纂》《汉语大词典》,先看古义,再联想今义。

误区三:忽视方言与通假

例:《史记》“陈涉世家”中“適戍渔阳”的“適”读“谪”,意为“被发配”。 纠正:遇到生僻读音,立刻标注拼音并造句。


工具推荐:让记忆效率翻倍

  1. 古籍语料库: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输入关键词即可看原文例句。
  2. Anki牌组:搜索“古代职官”、“古代度量衡”现成牌组,每天十分钟复习。
  3. 微信小程序:“历史词典”支持按部首、拼音、朝代筛选,随时查随时记。

实战演练:十分钟速记示范

任务:记住“三省六部”职能。

步骤:

古代历史词汇有哪些_如何快速记忆
(图片来源 *** ,侵删)
  1. 用字头法把六部编成“吏户礼兵刑工——驴虎李冰行功”。
  2. 在纸上画三省流程图: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3. 自问:门下省如果驳回诏书,称为什么? 自答:称“涂归”,即把诏书涂改后退回。
  4. 把“涂归”写进Anki卡片,正面写“唐朝门下省驳回诏书的术语”,背面写“涂归”。

十分钟后,你不仅记住名称,还掌握了运行机制与专词。


把词汇变成写作生产力

掌握词汇的最终目的是输出。写历史题材小说时,用“里正催租、亭长系马”代替“村长收租、保安牵马”,画面立刻古意盎然。词汇量越精准,读者代入感越强。

自问:如何让角色对话 *** 越? 自答:提前列一张“时代禁用词清单”,比如唐代人不会说“皇上吉祥”,而说“陛下万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