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之一次到佳木斯的朋友都会问:佳木斯历史遗址有哪些?其实,这座松花江畔的城市藏着从汉魏到近代的多重记忆。下面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把佳木斯最值得去的历史景点一次说透,方便你按图索骥。

佳木斯市区:近代风云的起点
佳木斯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为何被称为“东北抗战活化石”?
因为这里原是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旧址,保留了完整的地下牢房、刑讯室与档案库。走进阴冷的地下室,墙面上仍可见当年囚犯刻下的“还我河山”。
看点速览:
- 地下通道全长120米,砖石结构未经过后期修缮;
- 展柜里陈列着1938年佳木斯铁路员工秘密绘制的日军兵力图;
- 每周六上午有义务讲解员,讲述抗联八女投江前在此受刑的细节。
合江省 *** 旧址——一座小楼如何见证政权更迭?
1945年抗战胜利后, *** 合江省委在此成立东北之一个省级民主政权。三层俄式小楼如今仍挂着“合江省人民 *** ”木牌。
问答时间:
Q:为什么这里被称为“东北小延安”?
A:因为1946-1948年间,李兆麟、张闻天等革命家先后在此办公,制定《合江土地法大纲》,为东北解放提供了经验模板。
桦川县:汉魏时期的“王城密码”
桦川汉魏古城遗址——为何考古界称它为“三江平原之一城”?
遗址位于桦川县城北8公里,现存内外两重城垣,外城周长1400米,内城呈方形。
亮点数据:
- 出土铁镞、陶豆、卷云纹瓦当等文物600余件;
- 碳十四测定年代为公元220-280年,正是曹魏政权经略东北的时期;
- 城墙夯层中夹杂大量贝壳,说明当时已与沿海部族通商。
抚远市:东极边陲的抗联记忆
乌苏镇抗联密营——“东方之一哨”背后的血与火
很多人只知道乌苏镇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却不知密林深处藏着东北抗联第六军密营。
Q:密营为何选址乌苏镇?
A:乌苏镇背靠乌苏里江,前临沼泽,日军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同时靠近苏联,方便获得国际援助。
现场遗迹:
- 用松木搭建的半地穴式营房,屋顶覆土厚达50厘米;
- 弹药库外壁仍可见弹孔,是1939年日军“冬季讨伐”时留下的;
- 林中有一条隐蔽小路,直通苏联伊曼市,抗联战士称它为“生命通道”。
同江市:赫哲族古城与辽金烽燧
拉哈苏苏古城——赫哲人为何称它为“鱼皮部落的心脏”?
拉哈苏苏在赫哲语意为“老屋”,古城位于同江市区东南3公里,现存土城墙残高2-4米。
文化密码:
- 城内出土大量鱼叉、桦树皮船模型,印证了赫哲族“夏捕鱼、冬狩猎”的生活方式;
- 城墙走向呈不规则椭圆形,与赫哲人“以水为路”的圆形村落观念一致;
- 每年7月,赫哲族老人会在古城遗址举行“祭江”仪式,用鱼皮鼓、口弦琴还原萨满场景。

勤得利辽金烽燧——一座土墩如何控制千里江面?
烽燧位于勤得利农场北山,海拔仅86米,却能俯瞰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口。
Q:烽燧为何选址如此低矮的山丘?
A:三江平原地势平坦,86米已属制高点;且江面在此转弯,船只必须减速,便于观察。
军事细节:
- 土墩底部直径15米,顶部残留烟道孔,可昼夜燃狼烟;
- 墩体夯土中夹杂辽代布纹瓦,证明其建于辽代中后期;
- 山下曾出土铁蒺藜、骨镞,说明烽燧与戍堡配套使用。
汤原县:抗联密林里的“红色邮局”
汤原抗联交通站——深山老林为何藏着一座邮局?
交通站位于汤原县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深处,是一处用圆木搭建的隐蔽小屋。
运作方式:
- 信件用桦树皮包裹,藏在松果中,由“跑山户”伪装成猎人传递;
- 交通站还兼作医疗点,墙上仍可见用木炭写的“奎宁已尽,盼速补”;
- 1942年,杨靖宇将军在此收到最后一封密信,内容是“雪深没膝,速向苏联转移”。
郊区:被遗忘的俄侨墓园
佳木斯俄侨墓园——一座墓园如何折射中东铁路史?
墓园位于郊区四丰山南侧,现存墓碑127座,时间跨度1903-1955年。
Q:为何说它是“中东铁路的侧影”?
A:墓碑铭文显示,埋葬者多为中东铁路勘测队、护路队成员及其家属,碑形从东正教十字架到中式碑楼,记录了俄侨与本地居民的融合过程。
细节亮点:
- 一座1919年立的汉白玉石碑上,同时刻有俄文与中文“义士巴甫洛夫”;
- 墓园边缘有座无名碑,传说是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
- 每年清明,仍有俄侨后裔从哈巴罗夫斯克赶来献花。
行程建议:两天一夜历史遗址打卡路线
Day1 市区线
上午: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2小时)→ 合江省 *** 旧址(1小时)
下午:乘公交至四丰山俄侨墓园(1小时)→ 傍晚回市区品尝赫哲鱼宴
Day2 郊县线
上午:包车赴桦川汉魏古城遗址(1.5小时车程,游览1小时)
下午:继续前往同江拉哈苏苏古城(1小时车程)→ 傍晚返程

这样一圈走下来,你就能从汉魏烽烟、辽金戍边、俄侨铁路到抗联密林,把佳木斯最值得去的历史景点一次打包。记得穿双防滑徒步鞋,三江平原的泥土里,每一步都可能踩到一段被尘封的故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