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颜料有哪些_瓷器颜料怎么分类

新网编辑 10 0

一、为什么研究古代瓷器颜料?

古瓷的色与光,是断代、辨伪、审美、修复四大环节的核心线索。只要弄清**“用什么上色”**与**“如何上色”**,就能一眼看穿后仿者难以复制的“老气”。

古代瓷器颜料有哪些_瓷器颜料怎么分类
(图片来源 *** ,侵删)

二、古代瓷器颜料有哪些?按朝代与色系梳理

1. 唐代以前:铅钡玻璃质低温釉

  • **铅釉陶**:以氧化铅为熔剂,铜发绿、铁发黄,典型如汉绿釉。
  • **化妆土**:高岭土淘洗后罩釉,解决胎色灰暗问题。

2. 宋辽金:高温还原与铁系结晶

  • **汝窑天青**:二价铁在还原焰中呈淡天青色,**玛瑙入釉**带来酥油光。
  • **钧窑铜红**:首次出现铜红釉,Cu₂O胶体呈色,红斑如晚霞。
  • **磁州铁锈花**:高铁褐彩在透明釉下形成“铁锈”纹样。

3. 元代:钴料革命与青花诞生

  • **苏麻离青**:高铁低锰进口钴料,发色靛蓝带铁锈斑。
  • **枢府卵白釉**:高钾高钙,失透乳浊,为青花提供柔和底色。

4. 明代:五彩、斗彩、颜色釉全面开花

  • **回青**:正德至万历官窑青花,锰低钴高,呈紫艳蓝。
  • **矾红**:以Fe₂O₃为呈色剂,低温二次烧成,橘皮纹明显。
  • **斗彩**:釉下青花勾线,釉上五彩填色,成化鸡缸杯为巅峰。

5. 清代:西洋珐琅与粉彩革新

  • **珐琅彩**:引入欧洲金红、锑黄、砷白,**玻璃白打底**实现粉润渐变。
  • **洋彩**:雍正粉彩用“玻璃白”+砷白,立体感远超五彩。
  • **霁红、霁蓝**:铜红与钴蓝高温单色釉,乾隆时期釉色如凝脂。

三、瓷器颜料怎么分类?四种维度一次说清

维度一:烧成温度

  1. **低温釉(600–900℃)**:铅釉陶、珐琅彩、粉彩。
  2. **高温釉(1200–1300℃)**:青花、单色釉、汝官哥钧。

维度二:呈色机理

  • **离子着色**:Fe²⁺天青、Fe³⁺褐黄、Cu²⁺翠绿。
  • **胶体着色**:Cu₂O铜红、Au⁰金红。
  • **晶体析晶**:兔毫、油滴、茶叶末。

维度三:化学组成

色系主呈色元素常见矿物来源
青花蓝CoO钴土矿、砷钴矿
铜红Cu₂O孔雀石、赤铜矿
铁锈褐Fe₂O₃赤铁矿、褐铁矿
金红Au⁰金粉、氯化金

维度四:使用部位

  • **釉下彩**:青花、釉里红,一次高温烧成,永不褪色。
  • **釉上彩**:五彩、粉彩、珐琅彩,二次低温烤花,易磨损。
  • **胎体装饰**:化妆土、刻划花、堆塑,不依赖颜料呈色。

四、如何一眼识别古瓷颜料真伪?

1. 看“斑”与“晕”

真品苏麻离青有**铁锈斑深入胎骨**,边缘呈放射状晕散;现代化学钴则漂浮釉面,边界死板。

2. 看“光”与“层”

老矾红因二次低温烧成,表面**橘皮纹+蛤蜊光**并存;新仿品玻璃光刺眼,无自然氧化膜。

3. 看“色阶”与“过渡”

雍正粉彩用玻璃白打底,**粉绿到嫩黄过渡柔和**;现代喷绘渐变机械,缺乏手绘笔触感。


五、常见疑问快问快答

问:同一种钴料为何元青花与永宣青花发色不同?

答:关键在**烧成气氛与釉料配方**。元代窑温略低,釉层厚,呈靛蓝带黑斑;永乐窑温高、釉层薄,呈宝石蓝且铁斑少。

问:为什么清代珐琅彩能做出粉红、雪青等娇嫩色?

答:引入**金红(AuCl₃)与砷白(As₂O₃)**,金胶体粒径控制到纳米级,散射出玫瑰色调;砷白乳浊作用降低饱和度,呈现粉润质感。

古代瓷器颜料有哪些_瓷器颜料怎么分类
(图片来源 *** ,侵删)

问:现代仿古瓷最难复刻的颜料是哪一类?

答:**高温铜红**。Cu₂O对气氛极度敏感,0.1%氧含量变化即变灰或发绿,且铜离子易挥发,窑内温差±5℃就全军覆没。


六、实战:用颜料知识断代一件“青花盘”

  1. 胎质洁白坚致,釉层微泛青,排除明末胎粗釉灰。
  2. 青花发色靛蓝,铁锈斑深入胎骨,**钴料高铁低锰**符合苏麻离青。
  3. 圈足内“火石红”自然,无化学做旧痕迹。
  4. 综合判断:**明永乐御窑典型器**,颜料特征与历史档案吻合。

七、延伸:颜料背后的贸易史

钴料从波斯卡尚矿区经陆上丝绸之路进入景德镇;铜红技术则随 *** 工匠传入,元代浮梁磁局将其本土化;珐琅彩颜料更是康熙时期欧洲传教士直接带进紫禁城的“科技交流成果”。**一种颜色,半部中西交通史。**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