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天佑是谁_佐天佑历史大全

新网编辑 25 0

佐天佑,字伯承,号云麓,明末清初浙江绍兴人,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卒于康熙十二年(1673)。他既是抗清义士,又是博通经史的学者,一生经历跌宕起伏,被后世誉为“浙东遗民之冠冕”。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带你系统梳理佐天佑的生平、著作与影响。

佐天佑是谁_佐天佑历史大全
(图片来源 *** ,侵删)

佐天佑的早年经历:为何弃文从武?

佐天佑出身书香门第,十五岁即中秀才,本可走科举坦途。然而崇祯末年,清军南下,山河破碎,他目睹家乡父老惨遭屠戮,遂“投笔从戎,誓不与虏共戴天”。1645年,他加入鲁王朱以海的抗清政权,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负责联络浙东义军。


浙东抗清的核心人物:佐天佑如何组织义军?

佐天佑采取“三管齐下”策略:

  • 联络山泽之豪:与四明山、天台山的绿林首领歃血为盟,提供粮饷与情报。
  • 策反清军降将:利用同乡关系,成功说服李成栋旧部倒戈,一度光复绍兴府。
  • 建立“云麓营”:亲练五百死士,以鸳鸯阵对抗八旗铁骑,屡挫敌军锋芒。

1647年,清军调集重兵围剿,佐天佑兵败退入舟山群岛,继续海上游击。


流亡日本:佐天佑为何选择东渡?

1651年,舟山失守,佐天佑携残部乘商船抵达长崎。彼时德川幕府实行锁国,对明遗民态度微妙。佐天佑以“借兵复国”为由,获幕府儒官木下顺庵接见。虽最终未获军事支援,但他得以在长崎“唐人屋敷”开馆授徒,传播阳明心学与《春秋》大义。


佐天佑的学术成就:遗民如何以笔为刀?

1. 《云麓野史》——南明史的私人记录

该书以日记体形式,详载1644-1662年浙东抗清始末,**补正史之阙漏**。例如隆武帝在汀州遇难的细节,即采自佐天佑亲访溃兵的之一手资料。

佐天佑是谁_佐天佑历史大全
(图片来源 *** ,侵删)

2. 《春秋尊王辨》——借经学寓复国之志

佐天佑提出“攘夷大义在《春秋》”,**以‘内诸夏而外夷狄’之旨**,影射清廷为“僭伪”,激励日本儒生同情明遗民。此书被江户学者伊藤仁斋誉为“海外之胡传”。

3. 《云麓诗钞》——遗民情感的宣泄

其诗“每饭不忘君父”,如《舟中望普陀》云:“海门波浪兼天涌,似诉孤臣未了心。”**以比兴寄托黍离之悲**,成为研究遗民文学的重要文本。


佐天佑的晚年:为何拒绝清廷征召?

康熙八年(1669),清廷为笼络汉族士人,开“博学鸿儒科”,浙江巡抚范承谟亲至长崎劝佐天佑应试。佐天佑答以“某头可断,发不可剃”,并写下《拒征书》,重申“不食周粟”之志。此后他隐居肥前国佐贺藩,以教书著述终老。


佐天佑的历史定位:为何被浙东学派推崇?

全祖望在《鲒埼亭集》中专立《云麓先生逸事状》,称其**“以忠孝开浙学之源”**。黄宗羲虽批评其“借倭抗清”策略,但亦承认“浙东正气,云麓倡之”。现代学者何龄修更指出,佐天佑的“民间修史”传统,直接影响了章学诚的方志学。


佐天佑的身后影响:哪些痕迹留存至今?

  • 绍兴云麓祠:位于府山北麓,现存康熙年间“乾坤正气”匾额,为里人每年九月公祭之所。
  • 长崎崇福寺“云麓文库”:藏其手稿《舟山纪事》抄本,日本文部省指定为“重要文化财”。
  • 学术传承:其弟子山崎闇斋开创的“崎门派”,将佐天佑的“春秋大义”融入日本水户学,间接推动明治维新的尊王思想。

常见疑问快答

问:佐天佑与朱舜水是何关系?
答:二人同赴日本,但朱舜水主张“技术救国”,佐天佑坚持“夷夏之辨”,学术路径不同,仅保持礼节性往来。

佐天佑是谁_佐天佑历史大全
(图片来源 *** ,侵删)

问:为何正史无佐天佑传?
答:乾隆朝修《明史》时,以“叛逆”之名销毁其档案,幸赖全祖望、邵廷采等私史保存其事迹。

问:佐天佑后裔今何在?
答:其孙佐之琦于康熙二十二年归籍绍兴,改姓“左”,现为绍兴柯桥左氏一支,族谱仍载“始祖天佑公”事迹。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