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大全_汉朝历代皇帝顺序表

新网编辑 26 0

汉朝到底分几个阶段?

西汉、东汉、蜀汉,合称“三汉”。
——西汉:前202—8年,定都长安;
——东汉:25—220年,定都洛阳;
——蜀汉:221—263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虽自称“汉”,但史家通常独立为“三国”之一。

西汉历代皇帝顺序表

  • 汉高祖刘邦(前202—前195)——布衣皇帝,开创“与民休息”的黄老政治。
  • 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吕后临朝,外戚势力抬头。
  • 汉前少帝刘恭(前188—前184)——被吕后废杀,史家多不单独列纪。
  • 汉后少帝刘弘(前184—前180)——同样被废,吕氏覆灭后周勃迎立代王。
  • 汉文帝刘恒(前180—前157)——“文景之治”前半段,轻徭薄赋。
  • 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1)——削藩策引发七国之乱,平定后中央集权加强。
  • 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盐铁专卖,汉威远播。
  • 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霍光辅政,继续武帝后期“轮台诏”的与民休息。
  • 汉废帝刘贺(前74,27天)——荒淫失德,被霍光废。
  • 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孝宣中兴”,整顿吏治,设西域都护。
  • 汉元帝刘奭(前48—前33)——儒生政治抬头,宦官石显弄权。
  • 汉成帝刘骜(前32—前7)——外戚王氏坐大,赵飞燕姐妹入宫。
  • 汉哀帝刘欣(前6—前1)——“断袖之癖”典故来源,试图抑制王氏失败。
  • 汉平帝刘衎(公元1—5)——王莽摄政,毒杀平帝。
  • 孺子婴(6—8)——傀儡,王莽篡位,西汉亡。

新朝与更始政权插曲

王莽建立新朝(9—23),复古改制失败,绿林赤眉起义。
更始帝刘玄(23—25)——短暂复汉,旋即败亡。

东汉历代皇帝顺序表

  • 汉光武帝刘秀(25—57)——“光武中兴”,柔道治国,精简官吏。
  • 汉明帝刘庄(58—75)——“明章之治”前半,派班超出使西域。
  • 汉章帝刘炟(76—88)——宽厚为政,白虎观会议统一经学。
  • 汉和帝刘肇(89—105)——永元之隆,窦宪击北匈奴,蔡伦改进造纸。
  • 汉殇帝刘隆(106,1岁夭折)——最短命皇帝。
  • 汉安帝刘祜(107—125)——外戚邓氏、阎氏交替专权。
  • 汉少帝刘懿(125,7个月)——宦官孙程等发动“夺门之变”。
  • 汉顺帝刘保(126—144)——宦官与外戚梁氏共治。
  • 汉冲帝刘炳(145,3岁夭折)。
  • 汉质帝刘缵(146,被梁冀毒杀)。
  • 汉桓帝刘志(147—167)——之一次党锢之祸,重用宦官。
  • 汉灵帝刘宏(168—189)——卖官鬻爵,黄巾起义爆发。
  • 汉少帝刘辩(189,被董卓废杀)。
  • 汉献帝刘协(189—220)——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20年禅让曹丕,东汉亡。

蜀汉算不算汉朝正统?

刘备以“中山靖王之后”自居,221年称帝,国号仍用“汉”。
——史家视角:因仅据益州,与魏、吴鼎立,故列入三国,不再延续两汉纪年。
——文化视角:民间戏曲、小说奉其为“刘皇叔”,情感上延续汉统。

汉朝为何能享国四百余年?

1. 制度弹性:郡国并行到推恩令,中央与地方博弈中找到平衡。
2. 经济循环:文景之治→武帝扩张→昭宣中兴,周期性恢复国力。
3. 文化认同:独尊儒术后,“汉”成为民族与文化符号。
4. 技术红利:铁农具普及、牛耕推广、造纸术发明,支撑人口与行政效率。

常见疑问快答

“汉武帝之后为何国力下滑?”

长期对匈奴用兵耗尽府库,盐铁专卖虽补财政却加重民间负担,加之晚年巫蛊之祸,社会矛盾激化。

“东汉宦官为何能左右废立?”

皇帝多幼年即位,太后临朝需宦官制衡外戚;宦官掌握禁军与诏书传达,形成“内朝”权力核心。

“王莽改制失败的根本原因?”

复古而不合时宜:土地国有、货币改革脱离实际,触怒豪强与商人,又逢天灾,导致赤眉绿林遍地。

“汉朝灭亡与气候有关吗?”

学界研究显示东汉末年进入“小冰期”,北方草原干旱,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农业歉收,流民增多,黄巾起义因此爆发。

延伸:汉朝留给今天的遗产

汉字:定型于汉隶,成为东亚通用书写系统。
汉族:因汉朝威名,华夏族逐渐自称“ *** ”。
丝绸之路:张骞凿空西域,奠定中西交流两千年通道。
郡县制模板:后世王朝地方行政皆脱胎于汉制。

如何快速记忆汉朝皇帝?

口诀法:
“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孺子完;光明章和殇安顺,冲质桓灵少献终。”
——每字对应一位皇帝,朗朗上口,配合顺序表效果更佳。
汉朝历史大全_汉朝历代皇帝顺序表
(图片来源 *** ,侵删)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