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题大全_唐朝历史题答案

新网编辑 22 0

唐朝历史题大全:为什么它成了考试热点?

无论是中考、高考还是公务员行测,唐朝相关题目出现频率极高。原因有三:

唐朝历史题大全_唐朝历史题答案
(图片来源 *** ,侵删)
  • 史料丰富:正史《旧唐书》《新唐书》外,还有大量笔记、诗文、碑刻,命题素材取之不尽。
  • 制度典范:三省六部、科举、租庸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关键。
  • 文化高峰:唐诗、书法、绘画、乐舞皆登峰造极,跨学科命题空间大。

唐朝历史题答案:高频考点逐条拆解

1. 贞观之治到底“治”了什么?

问:贞观之治的核心措施有哪些?

答:

  1. 轻徭薄赋:田租由隋末的十税一降至四十税一,农民负担骤减。
  2. 精简机构:中央官员从二千余人裁至六百余人,行政效率提升。
  3. 纳谏用人:魏徵上疏二百余事,太宗“以人为镜”,形成良性决策机制。

2. 安史之乱为何爆发?

问:安史之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答:

  • 节度使权力失控:边将兼管军政、民政、财政,形成独立王国。
  • 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严重,府兵制崩溃,中央失去兵源。
  • 民族矛盾激化:安禄山、史思明出身杂胡,利用幽州胡汉冲突起兵。

3. 科举制如何改变社会流动?

问:科举制对寒门子弟意味着什么?

唐朝历史题大全_唐朝历史题答案
(图片来源 *** ,侵删)

答:

在隋朝初创基础上,唐朝将进士科定为“士林华选”。据统计,高宗至僖宗年间,进士及第者中寒族占比由%升至%,打破了“上品无寒门”的僵局。诗人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正是这一变革的鲜活注脚。


易错陷阱:这些细节你注意了吗?

陷阱一:混淆“开元”与“天宝”

开元年间(713-741)是盛唐顶峰,人口达五千万;天宝年间(742-756)则危机四伏,均田制名存实亡。命题人常将天宝危机嫁接到开元盛世,需警惕时间错位。

陷阱二:把“租庸调”当成单一税

租是田租,庸是劳役,调是土贡,三者并行。若题目问“唐朝农民主要负担”,只答“交粮食”会被扣分。


实战演练:近年真题中的唐朝史

2023年全国乙卷选择题

题干:史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轴万艘”,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唐朝历史题大全_唐朝历史题答案
(图片来源 *** ,侵删)

解析:材料出自《旧唐书·崔融传》,描述的是大运河带动商业繁荣,而非单纯造船业发达。正确答案应选“商品经济活跃”。

2022年北京卷材料题

材料:杜甫《忆昔》“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设问:结合所学,分析诗中景象出现的历史条件。

答题模板:

  • 政治:贞观之治奠定基础,武则天延续政策。
  • 经济:曲辕犁推广,江南开发加速。
  • 交通:大运河贯通南北,漕运效率提升。

进阶思考:唐朝对今天的启示

开放包容的边界在哪里?

唐朝任用蕃将、接纳波斯商、景教(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建寺长安,但安史之乱后转向排外。这提示我们:多元文化需以制度约束为前提,否则易引发认同危机。

盛衰转换的临界点

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仅隔二十年。关键变量是财政-军事平衡被打破:边镇军费占全国支出%,而中央财源枯竭。这对现代国家治理的警示不言而喻。


附录:唐朝史时间轴速记

618年 李渊建唐 → 626年 玄武门之变 → 755年 安史之乱 → 780年 两税法 → 875年 黄巢起义 → 907年 朱温篡唐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