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灯具到底有多少种?
从考古出土与文献记载来看,**古代灯具种类远超现代人想象**。若按材质分,有陶、铜、铁、瓷、玉、石、银、锡八大系;按功能分,则有座灯、行灯、吊灯、壁灯、水灯、走马灯、省油灯等二十余小类。以下用自问自答方式,把最常见的十类一次说清。

十类典型灯具长什么样?
- 豆形陶灯:战国至汉初最常见,形如高足豆盘,中间置灯芯柱。
- 雁足铜灯:西汉宫廷用,灯盘下铸雁足三趾,既稳又象征信使。
- 长信宫灯:鎏金宫女跪坐持灯,虹吸设计让烟垢溶于水,**环保理念领先两千年**。
- 多枝灯:东汉豪族墓葬出土,一柱多层,每层三盏至九盏,**宴会照明一次到位**。
- 省油灯:唐宋四川邛窑创烧,夹层注水降温,**油耗可省三分之一**。
- 走马灯:宋代出现,热汽推动纸轮旋转,**“灯里马跑”成为夜市招牌**。
- 气死风灯:明清船家必备,竹骨蒙油纸,风吹不灭,**名字里透着渔民的幽默**。
- 羊角灯:宫廷夜游用,羊角熬成薄片做罩,透光似玉,**“内廷灯火不用纸”**。
- 书灯:明清文人案头小器,铜胎掐丝珐琅,**灯罩可开合,夜读不伤眼**。
- 矿灯:清末矿工下井,铁盒盛菜油,前罩玻璃,**“黑窑里的一粒星”**。
古人怎么点灯?油、芯、火源缺一不可
问:古代没有电,点灯之一步做什么?
答:**先选油料**。早期用动物脂(牛羊豕膏),汉以后普及麻油、菜油、桐油,宋人还试过蜡与石油。
问:灯芯用什么材料?
答:平民搓棉线或灯草,贵族则用**多股丝线浸矾**,耐烧不焦。
问:火源从哪来?
答:日常保留“火种”于灶膛;外出则带**火镰火石**,一敲即燃。
不同场合怎么摆灯?
宫廷夜宴
大殿正中设**多枝鎏金龙灯**,象征皇权;阶下左右各列十二雁足铜灯,**光分五色**,与乐舞节奏呼应。
书房夜读
案角置**书灯**,灯罩朝内微倾,**避免纸窗漏光惊扰家人**;旁放小水盂,灯花爆时可速蘸灭。

行船走水
船头挂**气死风灯**,船尾点**红纸灯笼**作尾灯;遇雾则加**松明把**,**火大烟浓以示警**。
闺阁刺绣
*** 多用**羊角灯**,光线柔和不刺眼;灯下设**银箔反光屏**,**把每根丝线照得毫发毕现**。
灯具里的黑科技,古人早就玩明白了
- 虹吸排烟:长信宫灯右臂为虹管,烟灰入水,**室内不熏鼻**。
- 双层降温:省油灯注水夹层,**油温低则耗油慢**。
- 齿轮传动:走马灯利用热对流推动叶轮,**带动纸马旋转**。
- 调光机关:明代书灯设滑轨,**灯罩升降一寸,明暗差十倍**。
- 防风结构:气死风灯双层竹篾,**风入而不灭**。
一盏灯背后的礼仪与禁忌
问:为什么古人“借火”不“借灯”?
答:火象征家族香火,**借火等于借运势**,而灯器可借,油不可借,**“借油”谐音“久忧”**。
问:除夕守岁灯为何不能熄?
答:灯火通“丁”,**灯灭寓意人丁不旺**,因此添油加芯到“鸡鸣灯不暗”才吉利。
问:丧葬用灯为何蒙白纸?
答:白灯引魂,**灯罩留孔让亡者识路**,出殡后灯置墓前,**“长明灯”照归途**。

从灯具看社会阶层
阶层 | 常用灯 | 燃料 | 照明时长 |
---|---|---|---|
皇室 | 鎏金多枝灯、羊角灯 | 蜜蜡、鲸油 | 通宵 |
士大夫 | 铜书灯、青花瓷灯 | 菜油、茶油 | 二更至四更 |
平民 | 陶豆灯、竹灯 | 桐油、动物脂 | 天黑至亥时 |
矿工 | 铁盒矿灯 | 菜油混合松脂 | 轮班十二时辰 |
今日还能体验的古灯用法
若去苏州园林夜游,**仍可见气死风灯沿廊悬挂**,灯罩上书“拙政”“留园”字样;成都锦里茶馆里,**铜省油灯注满清水与菜油**,火苗安静如豆;北京故宫角楼咖啡厅,**复刻长信宫灯缩小版**作桌灯,虹吸管里不再走烟,**只走USB电线**。
动手复原一盏汉灯,需要几步?
1. 选土:用汉代灰陶土,**含铁量高,烧成后呈青灰色**。
2. 塑形:仿豆形灯,高足中空,**利于隔热**。
3. 开孔:灯盘中心留芯孔,**直径0.8厘米**最合灯草。
4. 烧制:柴窑升温至900℃,**停火焖窑一夜**,釉面自然温润。
5. 试灯:倒入半两菜油,插三根灯草,**点燃后无烟,火光稳定**。
灯下读史:一句诗一盏灯
“银烛秋光冷画屏”——李商隐笔下的**银烛实为鎏银铜灯**,烛泪即蜡泪;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的**灯花是棉芯结焦**,爆响提醒主人时辰已晚;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的**阑珊处指灯市外围**,光弱才显人影绰约。
从豆形陶灯到USB宫灯,**灯具的演变史就是一部微缩的中国科技生活史**。下次再看到博物馆里那盏不起眼的铜灯,不妨蹲下来,**想象它曾被谁的手点亮,又照亮过谁的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