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绰号”?它跟“谥号”“庙号”有何区别?
绰号,又称诨号、外号,是民间或同僚根据某人形貌、性格、事迹、嗜好等特征而起的非正式称呼。 **谥号**由朝廷赐予,用于盖棺定论;**庙号**是帝王专享的祭祀名号;而绰号则源于市井、军营、江湖,往往更鲜活、更具传播力。 ——简单一句话:**绰号是民间的“口头勋章”或“讽刺标签”**。 ---为什么古人爱起绰号?
1. **记忆成本低**:在识字率不高的年代,绰号比冗长姓名更易口耳相传。 2. **情绪出口**:或敬仰、或嘲弄,起绰号是一种集体情绪的快速表达。 3. **身份标识**:绿林好汉、文人墨客、沙场武将,皆可用绰号瞬间立人设。 ---帝王将相的霸气绰号
### 秦始皇:祖龙 “祖”意为始,“龙”象征天子,合起来便是“之一条真龙”。此号最早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暗示其开创帝制、横扫六合的威势。 ### 汉武帝:苍鹰 因捕盗严厉、手段凌厉,被长安百姓私下称为“苍鹰”。鹰之疾、之准、之狠,恰好对应其雷厉风行的执政风格。 ### 明成祖:永乐大帝 虽然“永乐”是年号,但民间更愿把它当作绰号使用,强调其迁都北京、修大典、下西洋的“永乐盛世”光环。 ---文豪雅士的风趣绰号
### 李白:诗仙 贺知章初见李白,惊呼“子,谪仙人也!”自此“诗仙”传遍酒肆旗亭,既写其飘逸诗风,也点出其嗜酒如仙的性情。 ### 苏轼:坡仙 “东坡”本是贬地黄州的一块荒地,却被苏轼垦为“东坡雪堂”。后人敬其豁达,干脆把地名升华为仙号,称“坡仙”。 ### 唐伯虎:江南之一风流才子 正史里他叫唐寅,可民间只记得“风流才子”。桃花坞、美人图、三笑点秋香,层层戏说叠加,最终让真名退居幕后。 ---沙场武将的杀伐绰号
### 关羽:美髯公 《三国志》写他“美须髯”,于是“美髯公”成为敌我皆服的尊称;**一把长髯,既是威仪也是品牌**。 ### 张飞:万人敌 史书记载“飞雄壮威猛,称万人敌”。短短三字,把猛将冲阵、所向披靡的画面定格成传说。 ### 常遇春:常十万 民间口耳相传“常十万,敌可破”,意指给他十万兵,天下无坚不摧。虽是夸张,却精准传递其常胜将军的形象。 ---江湖草莽的豪侠绰号
### 宋江:及时雨 《水浒传》里,宋江“济人贫苦,周人之急”,如同旱天甘霖,故得“及时雨”。**仗义疏财的IP,从此深入人心**。 ### 鲁智深:花和尚 “花”并非指花心,而是说其纹身锦绣、性格豪迈,与传统严守戒律的僧人形成反差,绰号一出,人物立刻鲜活。 ### 孙二娘:母夜叉 夜叉本是佛教护法,加上“母”字,既显凶悍又带三分调侃,完美契合十字坡黑店老板娘的狠辣与泼辣。 ---女子亦有不让须眉的绰号
### 武则天:则天大圣皇帝 “则天”意为“效法天道”,本是尊号,却在后世演变为绰号,强调其前无古人的女皇身份。 ### 李清照:易安居士 “易安”取自“随遇而安”,是她自号,但后人更爱用“易安居士”来概括她婉约中带倔强的才女气质。 ### 秦良玉:白杆兵首领 历史上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她率“白杆兵”镇守西南,于是“白杆兵首领”成为军民对她的敬称,**比本名更具画面感**。 ---绰号如何流传千年?
1. **文本固化**:史书、话本、杂剧层层引用,使绰号随故事一起传世。 2. **戏剧放大**:元杂剧、京剧脸谱用夸张扮相强化绰号特征,观众一看红脸长髯便知是关羽。 3. **民间再创作**:说书人添油加醋,百姓口耳相传,绰号在每一次复述中愈发响亮。 ---现代人还能起“古风绰号”吗?
自问:今天若给自己取一个“江湖绰号”,该怎么取? 自答: - **抓外形**:如“青衫瘦马”“玉面书生”。 - **抓技能**:如“千杯不醉”“一笔春秋”。 - **抓性情**:如“冷面热心”“笑里藏刀”。 只要特征够鲜明,故事够有趣,你的绰号也能在朋友圈里口口相传,成为数字时代的“新诨号”。
(图片来源 *** ,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