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古代名称有哪些_婺源历史名字大全

新网编辑 19 0

婺源为什么有这么多古称?

翻开婺源县地方志,从唐开元二十八年置县算起,这片土地竟留下十一个官方或民间通行的曾用名。它们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政权更迭、山川形胜、移民迁徙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一段可触摸的历史温度。

婺源古代名称有哪些_婺源历史名字大全
(图片来源 *** ,侵删)

婺源历代官方正式名称

1. 婺源县(728年—至今)

唐开元二十八年,朝廷析休宁、乐平两县地置婺源县,“婺”指婺州星野,“源”指婺水之源,沿用至今,成为最稳定的法定名称。

2. 星源县(742年—757年)

唐玄宗天宝元年,全国改“县”为“郡”,婺源一度改称星源郡,取“星江之源”之意。肃宗至德二载复旧,这段插曲仅存续十五年。

3. 徽州婺源县(1277年—1934年)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婺源随徽州路升徽州府,自此“徽州婺源”连用六百五十七年,直到民国二十三年划归江西省,才摘掉“徽州”前缀。


民间口传与文人笔下的别称

1. 蚺城

因县城北枕蚺城山,山形似巨蚺,五代时乡民即称“蚺城”。今日婺源高铁站广场仍立有铜蚺雕塑,默默延续这一记忆。

2. ***

南宋朱熹祖籍婺源,世称“ *** 先生”。明清两代,婺源学子在外常署籍贯 *** ,既示郡望,又避“安徽婺源”与“江西婺源”之混淆。

婺源古代名称有哪些_婺源历史名字大全
(图片来源 *** ,侵删)

3. 茶院

唐末朱瑰率兵戍守婺源,于清华镇植茶制茶,号“茶院”。朱氏后裔遍布徽州,皆以“茶院”为堂号,婺源亦被尊为“茶院故里”。


为什么“星江”与“婺水”常被混用?

不少游客把星江婺水当成两条河,其实它们指的都是县城段乐安河上游。唐《元和郡县志》记作“婺水”,宋《太平寰宇记》改称“星江”,皆因星象分野之说。民间口传则简单得多:上游水清为“婺”,下游波映星光为“星”。


婺源历史名字时间轴

  • 728年:始置婺源县,属歙州。
  • 742年:改名星源县,属新安郡。
  • 757年:复名婺源县。
  • 1121年:属徽州,出现“徽州婺源”连用。
  • 1277年:升徽州路,“徽州婺源县”定型。
  • 1367年:改徽州府,仍称徽州婺源。
  • 1934年:划归江西省,单称婺源县。
  • 1949年:复归安徽徽州专区。
  • 1952年:最终划入江西上饶专区,婺源县名再无变更。

这些古名今天还能在哪里看到?

1. 蚺城路:县城主干道,公交站牌仍用“蚺城”作方位词。

2. *** 镇:县 *** 驻地镇名,2003年由“城关镇”更名而来。

3. 星江湾:城北新区楼盘,开发商以“星江”为营销卖点。

婺源古代名称有哪些_婺源历史名字大全
(图片来源 *** ,侵删)

4. 茶院巷:老城北门内一条百米小巷,曾是朱氏祠堂集中地。


如何快速区分“徽州婺源”与“江西婺源”文献?

看清两点即可:

  1. 落款年份:1934年以前写“徽州婺源”,之后写“江西婺源”。
  2. 作者籍贯:明清徽州籍文人题跋多用“ *** ”,江西籍则用“星源”。

婺源名称演变背后的文化密码

从“婺源”到“星源”,再到“徽州婺源”,每一次更名都伴随行政区划调整;而“蚺城”“ *** ”“茶院”等别称,则是山水形胜与宗族记忆的民间书写。它们共同构成一部微缩的中国地名史,提醒后来者:脚下的土地不仅属于当下,也属于层层叠叠的过去。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