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怎么选妃_古代选妃流程揭秘

新网编辑 36 0

选妃制度从哪来?

先秦时期已有“采女”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化始于西汉。汉武帝设“掖庭令”,将民间良家女纳入备选,形成**“八月算人”**的年度征选。此后,东汉“选秀”、隋唐“采选”、明清“选秀女”一脉相承,核心目的都是为皇室延续血脉并巩固政治联盟。

古代皇帝怎么选妃_古代选妃流程揭秘
(图片来源 *** ,侵删)

哪些家庭能出“准妃子”?

并非所有女子都有资格,官方会提前划定**“门第红线”**:

  • 明清两朝:只限八旗内部,汉军旗需三品以上官员之女。
  • 唐朝:五品以上京官、都督刺史之女可参选。
  • 宋朝:放宽至七品,但商人、医户、僧道之家严禁混入。

若隐瞒出身,一经查实,**全家流放三千里**。


选妃流程分几步?

之一步:地方海选

每年腊月,各州县将十三至十七岁女子登记造册,由稳婆初检**“耳、目、口、鼻、发、肤、颈、肩、背”**九项,淘汰畸形、疤痕、体味者。

第二步:省府复选

入选者乘官方骡车赴省城,接受女官量体:身高须五尺一寸(约1.55米)以上,手指并拢无缝隙,脚趾不能重叠。**“三围”不合标准者当场赐银遣返**。

第三步:京师终选

由司礼监太监主持,分“留牌子”“撂牌子”两档。留者进入紫禁城,在坤宁宫前走“鹤步”——双膝夹纸、头顶水碗,纸不掉、水不洒方为合格。

古代皇帝怎么选妃_古代选妃流程揭秘
(图片来源 *** ,侵删)

皇帝如何“面试”?

真正见到皇帝前,还有三道隐形关卡:

  1. 太后把关:清代由太后先筛一轮,淘汰“狐媚相”。
  2. 夜审:留宫女子被安排至偏殿,太监隔窗观察睡姿,打鼾、磨牙者出局。
  3. 御前问答:皇帝随机提问《女则》《内训》章节,答不上来即赐花归家。

最传奇的是明嘉靖帝,曾让候选女子**赤足踏雪**,观察脚印深浅,称“足重者性憨,可育壮嗣”。


落选女子命运如何?

多数人以为落选是悲剧,实则未必:

  • 赐婚宗室:唐代落选女可嫁亲王郡王,一跃成王妃。
  • 返家赏银:清代赏“压惊银”二十两,足够农家十年开销。
  • 留宫服役:姿色中上者任女史、针工,年老后放归,赐“贞顺夫人”称号。

最惨的是明代“朝天女户”,落选后强制殉葬,直到英宗废除人殉才终止。


选妃背后的政治算盘

表面是选美,实则是**权力洗牌**:

古代皇帝怎么选妃_古代选妃流程揭秘
(图片来源 *** ,侵删)

汉元帝选王政君,是为拉拢外戚王氏;清康熙四妃皆出“上三旗”,平衡满洲贵族势力;武则天更将选妃变成**“女官考试”**,提拔寒门才女对抗关陇集团。

甚至出现过“假选妃”:明万历帝为立郑贵妃,故意让首辅申时行之女落选,堵住文官“立贤”之口。


民间如何钻空子?

制度再严,也有漏洞:

  1. 谎报年龄:宋代有女子将十三岁改报十六岁,以逃避“幼嫩”之嫌。
  2. 贿赂稳婆:明代稳婆收十两银子,可将麻子说成“美人痣”。
  3. 借尸顶替:清代曾有旗人买通穷苦汉女代检,事发后两家皆斩。

最荒诞的是清末,有富商花三千两买通内务府,将已订婚的女儿“改籍”入旗,结果女儿入宫三月即抑郁而亡。


选妃制度为何消亡?

1913年,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附件,明确**“永远停止选秀女”**。原因有三:

  • 财政崩溃:清末一次选秀耗费白银四十万两,相当于北洋水师半年军费。
  • 舆论压力:《申报》连发七篇社论,痛斥“选妃如贩牲口”。
  • 皇室断嗣:同治、光绪、溥仪三代无子,制度失去存在意义。

最后一届选秀在1923年溥仪大婚时秘密进行,仅选了婉容与文绣两人,成为千年选妃史的绝响。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