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为什么叫凤城?
清远自古有“凤城”雅号,源于城北凤形山,其山脊起伏若凤凰展翅,俯瞰北江,故得此名。民间更流传“凤凰栖于梧桐,栖于清远”之说,象征祥瑞与安宁。 ---先秦至秦汉:从荒服到郡县
- **“荒服之地”**:先秦时期,清远属百越,山高林密,中原视之为“荒服”。
- **秦开灵渠**:秦始皇为运兵粮凿通灵渠,北江水系与湘漓连通,清远始入中原版图。
- **汉置中宿县**:汉武帝元鼎六年设中宿县,隶属南海郡,县治在今清新龙颈,标志**行政建置之始**。
六朝至隋唐:移民潮与州郡更迭
六朝:俚汉交融
南朝宋泰始年间,朝廷“以俚治俚”,任用土著首领冼氏,清远俚汉文化首次深度交融。隋唐:州郡分合
- **隋开皇十年**置清远郡,取“清明广远”之意,**“清远”之名首次出现**。
- **唐武德四年**改郡为州,再析置浛洸、政宾二县,形成“一州三县”格局。
宋元:盐利与瑶乱
宋代:盐运枢纽
北江盐道繁忙,**浛洸、横石矶成盐埠重镇**,商税占广南东路三分之一。元代:瑶山烽火
至元二十五年,瑶民首领文真率众起义,朝廷调江西行省兵镇压,**首次大规模瑶汉冲突**载入《元史》。 ---明清:矿冶与商贸双兴
明嘉靖:银矿鼎盛
朝廷在**阳山、连山**设官办银场,年产白银一度达三万两,矿工逾万,形成“**小佛山**”雏形。清康乾:商帮云集
- **广州十三行**货船溯北江而上,清远成为**粤北中转站**。
- **连州三江口**米市“日泊千舟”,形成“**清远帮**”商帮,专营油、糖、纸。
近代:革命烽火与铁路开筑
太平天国:血战连州
咸丰四年,石达开部将石镇吉攻连州,激战七日,**州城两度易手**,现存“**红巾军攻城遗址**”。粤汉铁路:改变地缘
光绪三十三年,粤汉铁路清远段通车,**英德设站**,煤炭、石灰石首次大规模外运,清远工业萌芽。 ---民国:省府两度迁驻
- **1938年广州沦陷**,广东省 *** 迁连县(今连州),**连州成战时省会**。
- **1944年日军进逼韶关**,省府再迁清远县城(今清城),**中山纪念堂旧址**即为当年行署。
当代:从山区市到广州北门户
1988年撤县设市
清远由韶关析出,升格地级市,辖清新、佛冈等八县市区,**“珠三角后花园”**定位确立。2008年产业转移
省委实施“双转移”,**佛山陶瓷、东莞电子**企业北迁,清远高新区GDP十年增长八倍。2021年广清一体化
广清城际开通,**清远站到广州北站仅12分钟**,“**工作在羊城,住在凤城**”成新趋势。 ---清远历史冷知识问答
清远最古老的县治在哪里?
答:中宿县治,今清新龙颈镇军营村,尚存汉代绳纹瓦当残片。为何连州称“小广州”?
答:抗战时省会两度迁此,银行、报社、戏院林立,**骑楼街**至今保留民国风貌。“凤城”何时正式写入县志?
答:明万历《清远县志》首次记载:“城北凤山,形如飞凤,因名凤城。” ---文化基因:广府、客家、瑶畲共生
- **广府文化**:北江沿岸粤语、粤剧、龙舟,**“清远鸡”**烹饪技艺列入非遗。
- **客家围屋**:英德黄花镇**彭家祠**依山而建,防御与居住一体,誉为“**小布达拉宫**”。
- **瑶畲风情**:连南**千年瑶寨**是全国规模更大、最古老瑶寨,**盘王节**吸引万人长鼓舞。
未来展望:历史与湾区共舞
随着广清永高铁规划落地,**清远将成湘粤高铁枢纽**,千年古郡正以“凤城”新姿,续写岭南传奇。
(图片来源 *** ,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