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中国科技公司必须做专利化?
在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审核中,发明专利数量已成为衡量企业技术壁垒的核心指标。没有专利,估值直接腰斩。 自问:是不是所有技术都能申请? 自答:只有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技术方案才符合《专利法》要求,纯算法需与硬件结合才能落地。

二、专利化全流程拆解:从立项到授权
1. 立项前的“专利检索”
- 使用CNIPA、Derwent、Google Patents三大数据库交叉检索,避免重复研发。
- 检索关键词:技术主题+核心功能+应用场景,例如“毫米波雷达+手势识别+车载”。
2. 技术交底书撰写
工程师常犯的错误是把交底书写成产品说明书。正确做法是:突出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技术效果三段式结构,并附系统架构图、流程图。
3. *** 机构选择与合同陷阱
自问:如何挑 *** 机构? 自答:看近三年授权率、同领域案件量、 *** 人流动率三项硬指标。合同里必须写明:“若因撰写缺陷被驳回,免费重提”。
三、三种专利类型怎么选?
类型 | 保护客体 | 审查周期 | 保护年限 |
---|---|---|---|
发明 | 产品、 *** 、系统 | 18-30个月 | 20年 |
实用新型 | 结构改进 | 6-12个月 | 10年 |
外观设计 | GUI界面、整机外形 | 4-8个月 | 15年 |
智能硬件公司通常采用“1件发明+3件实用新型+2件外观”组合策略,既快速占位又长期锁定。
四、加速通道:预审、优先审查、PPH
- 预审:地方保护中心预审,发明最快3个月授权,但仅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26个领域。
- 优先审查:符合节能环保、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重点产业,周期缩短70%。
- PPH:基于美日韩欧同族授权加快中国审查,适合出海企业。
五、专利布局的“三维模型”
1. 时间维度
核心专利提前6-12个月申请,防止竞对抢注;外围专利通过分案、续案持续扩展。
2. 地域维度
自问:只做国内市场要不要申请PCT? 自答:如果供应链或客户在海外,PCT进入美欧日韩是标配,否则侵权诉讼会卡在海关。

3. 技术维度
采用“核心算法+硬件结构+应用场景”三层包围,例如无人机领域:飞控算法专利→折叠机臂结构→农业植保场景。
六、常见驳回理由与答复技巧
创造性不足
审查员常用“两篇对比文件结合”否定创造性。答复时:
- 找出区别技术特征未被对比文件公开;
- 证明区别特征带来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如降低功耗30%。
公开不充分
补充实验数据时,必须在原申请文件中有隐含依据,否则超范围。
七、专利运营: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
1. 质押融资
2023年深圳某AI公司通过15件发明专利质押获得银行授信5000万元,利率比信用贷低2个点。
2. 专利池与标准必要专利
加入AVS、CCSA等标准组织,将专利写入行业标准,可收取FRAND许可费。
3. 侵权诉讼策略
先通过行政裁决快速下架侵权产品,再提起民事诉讼索赔,双轨并行。
八、未来三年趋势预判
- AI生成技术的专利适格性将逐步明确,需保留人工干预节点的证据链。
- 开源软件与专利冲突加剧,企业需在GPL协议与专利许可间做合规隔离。
- 数据专利可能成为新赛道,训练数据集的独特标注 *** 已出现授权案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