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存科技到底做什么?先弄清它的“身份”
很多用户之一次听到“知存科技”时,会把它当成普通的存储硬件厂商。实际上,它是一家专注存内计算(In-Memory Computing)芯片与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简单说,它把AI推理能力直接放进存储单元,让数据在“原地”完成计算,省去了传统CPU/GPU搬运数据的巨大延迟和功耗。

知存科技产品怎么样?三大维度拆解
1. 性能:实测延迟与能效比领先多少?
官方给出的WTM2101芯片在28nm工艺下,跑ResNet-18可实现每帧2.3ms@224×224,能效高达30 TOPS/W。第三方实验室在同样模型、同样输入尺寸下,用NVIDIA Jetson Xavier NX对比,延迟约5.8ms,能效仅12 TOPS/W。换算下来,知存方案延迟降低60%,功耗降低一半以上。
2. 易用性:开发者上手门槛高不高?
- 工具链完整:提供WTM-NN编译器,支持PyTorch/ONNX一键导入;
- 示例丰富:GitHub开源了人脸检测、语音关键词识别等6个Demo;
- 文档细致:从模型量化、编译到部署,PDF+视频教程共200+页/小时。
实测:一个具备基础Python经验的工程师,从拿到开发板到跑通自定义分类模型,平均耗时3.5小时。
3. 生态:有没有落地案例支撑?
目前公开的合作方包括:
- 智能门锁:某头部品牌用WTM2101做离线人脸解锁,误识率<0.001%,解锁时间<0.4s;
- 工业相机:在产线缺陷检测场景,单帧功耗从8W降到1.2W,机台散热片体积缩小70%;
- 可穿戴:TWS耳机植入本地语音指令,续航提升35%。
值不值得买?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Q1:我的场景是否真的需要“超低功耗+毫秒级延迟”?
如果你的设备长期靠电池供电,且对实时性敏感(如门禁、无人机、便携医疗),那么知存科技带来的能效红利会立刻转化为用户体验与运维成本。反之,若设备插墙供电且延迟容忍度高,传统GPU方案更划算。
Q2:模型复杂度是否适配?
WTM2101当前更大支持8MB权重,适合轻量级CNN、Transformer变体。若你的模型动辄上百兆,需考虑模型蒸馏或切分,否则无法完整部署。

Q3:采购量与预算是否匹配?
据供应链消息,10K起订单价约12美元/颗,对比同等级MCU+NPU组合(6~8美元)确实偏高。但把系统级节省的散热、电源、结构件成本算进去,BOM反而下降10%~20%。大批量(100K+)时,官方提供阶梯价+技术支持驻场,综合成本优势更明显。
---潜在风险与避坑指南
1. 工艺节点并非最新
28nm虽然成熟,但对7nm以下先进制程的SoC来说,die面积偏大,在超微型设备(如智能戒指)里可能塞不下。务必在PCB打样前核对封装尺寸。
2. 软件版本迭代快
SDK每季度更新一次,旧版本模型需重编译才能在新固件运行。建议:
- 把编译脚本纳入CI;
- 每次升级先在小批量设备灰度验证。
3. 产能与交期
晶圆由中芯国际代工,2024年Q3订单已排到12周以后。若项目排期紧张,需提前锁产能或签长期供货协议。
---竞品横评:与Grove AI、GreenWaves GAP9怎么选?
| 维度 | 知存WTM2101 | Grove AI HL2 | GreenWaves GAP9 | |---|---|---|---| | 峰值算力 | 1.2 TOPS | 0.5 TOPS | 2.5 TOPS | | 能效比 | 30 TOPS/W | 10 TOPS/W | 50 TOPS/W | | 主控接口 | SPI/I²C | SPI | SPI/HyperBus | | 开发语言 | C/C++ | MicroPython/C | C | | 价格(1K) | $15 | $8 | $18 |结论:
- 极致能效选GAP9,但开发门槛更高;
- 成本敏感选Grove AI,算力与生态略逊;
- 平衡性能、功耗、易用性,知存科技仍是“甜点级”选择。
购买渠道与售后支持
目前官方提供两条路径:
- 官网直采:注册企业账号后可申请样品($99/套),含开发板+摄像头+麦克风阵列;
- 授权 *** :安富利、科通、立创商城均有库存,支持人民币含税交易,小批量更灵活。
售后方面,官方FAE 48小时内响应,并提供远程调试+季度线下Workshop。若签NDA,还能拿到下一版芯片的Beta SDK。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