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被称作“黑科技井喷年”,从折叠屏概念机到AI音箱,从5G原型机到AR眼镜,几乎每个月都有刷新认知的新品。面对琳琅满目的“最科技产品”,普通消费者到底该怎么选?本文用问答式拆解,帮你把复杂参数翻译成“买不买”的决策。

2017年最科技产品有哪些?一张清单看懂
1. 手机:全面屏与AI芯片双爆发
- iPhone X:Face ID+OLED全面屏,首次把“刘海”做成行业模板。
- 三星Galaxy S8/S8+:全视曲面屏+虹膜识别,屏占比突破83%。
- 华为Mate 10 Pro:内置NPU的麒麟970,AI摄影实时场景识别。
2. 电脑:轻薄与性能不再二选一
- 微软Surface Book 2:15英寸版本塞入GTX 1060, detachable设计仍是独一份。
- 雷蛇Project Linda:把手机塞进笔记本壳就能变成触控板,概念超前。
3. 智能家居:语音交互元年
- 天猫精灵X1:双11卖100万台,把中文语音助手价格打到499元。
- Google Home Mini:49美元的小雪球,用“Hey Google”控制全家。
4. 穿戴:AR眼镜终于能出门
- Magic Leap One:光场显示+空间计算,开发者版年底发货。
- Apple Watch Series 3:eSIM独立通话,跑步不带手机也能听歌。
如何挑选黑科技?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问题1:它是“刚需”还是“玩具”?
以智能音箱为例,如果你每天习惯用手机定闹钟、查天气,那么语音助手能省3步操作;反之,家里没人说话,它大概率吃灰。
问题2:生态跟得上吗?
买智能灯泡前,先确认:
• 是否支持HomeKit/米家/天猫精灵?
• 路由器能否承载20+设备同时在线?
生态断层的黑科技,再酷也是孤岛。
问题3:迭代成本有多高?
2017年的5G原型机只能跑测试 *** ,真正商用要等2019。如果两年内必须换机,现在入手就是帮厂商做公测。
---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参数之外的体验
1. 折叠屏手机:折痕比想象明显
中兴Axon M的双屏铰链设计,展开后中间那条缝在白色背景下像一条“楚河汉界”。如果你常用Kindle看电子书,建议先去实体店滑动10分钟再决定。
2. AR眼镜:视场角决定沉浸感
Magic Leap One的视场角仅50°,相当于手臂伸直看一张A4纸。想用来玩沉浸式游戏?目前只能“窗口化”体验。

3. AI摄影:算法比镜头更重要
华为Mate 10 Pro的“AI摄影”能识别13种场景,但偶尔把蓝天P成塑料色。专业模式+RAW格式仍是摄影师的底线。
---2017年最科技产品购买路线图
学生党:性价比优先
- 手机:小米6(骁龙835+6GB RAM,2499元)
- 笔记本:荣耀MagicBook锐龙版(8小时续航,3999元)
- 耳机:FIIL Diva 2 Pro(ANC主动降噪,899元)
极客玩家:尝鲜无上限
- 手机:iPhone X 256GB(Face ID+AR游戏)
- 电脑:iMac Pro(18核Xeon,VR剪辑无压力)
- 外设:HTC Vive Tracker(全身动捕,999元/个)
家庭用户:全家桶最省心
- 路由:华硕AC86U(支持200+设备)
- 音箱:天猫精灵+博联红外遥控(语音开空调)
- 安防:米家摄像头云台版(AI人形检测)
避坑指南:2017年最科技产品的三大谣言
谣言1:“5G手机明年就能普及”
真相:2017年展示的5G原型机需要外接基带背包,真正的集成基带手机2019年才量产。
谣言2:“AI会取代摄影师”
真相:AI目前只能识别“蓝天”“美食”等大类,遇到逆光、剪影等复杂场景仍需人工干预。
谣言3:“智能音箱会窃听隐私”
真相:唤醒词检测在本地完成,只有触发“Hey Siri/天猫精灵”后才会上传云端。担心的话,可以手动关闭麦克风。
---未来一年值得关注的趋势
2017年的“最科技产品”只是序章。接下来,屏下指纹、可卷曲电视、量子点笔记本都将从实验室走向货架。记住一条铁律:任何之一代产品,等三个月看口碑再下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