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过半,各大数据平台陆续发布了科技产品销量曲线。有人惊呼“消费电子寒冬”,也有人发现**细分赛道正在悄悄爆发**。本文用最新周度销量图拆解:哪些品类在下滑?哪些在抬头?背后的用户动机到底是什么?

销量图到底透露了哪些隐藏信号?
把过去52周销量连成折线,你会发现三个明显拐点:
- 第6周:传统智能手机首次跌破去年同期基线,跌幅8.7%。
- 第19周:AI PC出货量突然拉升,单周环比+34%。
- 第33周:可穿戴投影品类出现垂直拉升,四周翻倍。
这些拐点并非偶然,而是**需求迁移+技术成熟+价格下探**三重共振的结果。
下滑品类:手机、平板为何卖不动?
换机周期被拉长到多久?
运营商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平均换机周期已达42个月,比2020年多了整整一年。原因有三:
- 性能过剩:骁龙8 Gen3跑分比上代提升有限,感知不强。
- 价格倒挂:旗舰机均价突破7000元,二手平台同年份iPhone折价仅55%。
- 折叠屏未普及:折叠机市占率仍不足3%,无法成为大众换机理由。
平板被谁替代?
IDC报告指出,11英寸以上大屏手机直接吃掉平板38%的娱乐场景。再加上二合一AI PC重量跌破900g,办公用户直接“升舱”。
逆势增长的三大黑马品类
1. AI PC:是噱头还是真需求?
问题:本地跑大模型到底有什么用?

答:剪映专业版接入NPU后,4K视频导出时间缩短62%;Excel 365的AI写公式功能,让财务同事直呼“回不去”。
价格带分布:
- 6000-8000元:轻薄本带NPU,学生党买单最多。
- 10000元以上:RTX 4090+AI加速卡,成为独立开发者标配。
2. 可穿戴投影:从极客玩具到通勤神器?
核心场景只有一句话:地铁里也能看120英寸。
技术突破点:
- 光机体积压缩到可乐罐大小,亮度却提升到800 ANSI流明。
- 内置安卓系统+5G插卡,彻底摆脱手机投屏。
销量爆点:暑期档《黑神话:悟空》联名款上线3分钟售罄2万台,直接把品类周销量推至历史峰值。

3. 智能戒指:健康监测的下一站?
为什么不是手表?
答:戒指的PPG传感器紧贴指动脉,**HRV准确度比腕式高18%**,夜间佩戴零异物感。
用户画像:
- 25-35岁女性:关注睡眠分数、压力指数。
- 马拉松爱好者:用戒指替换沉重的心率带。
价格带迁移:高端越贵、入门越卷
把销量图按价格段切片,会发现K型分化愈发明显:
- 500元以下:蓝牙耳机、氮化镓充电器、小屏智能音箱,靠走量撑起大盘。
- 5000元以上:AI PC、折叠投影、裸眼3D显示器,**毛利率高达40%+**。
中间价位段(2000-4000元)最尴尬,成为“被升级”或“被降级”的重灾区。
渠道变化:线 *** 验店为何卷土重来?
线上红利见顶后,品牌发现高客单价产品必须让用户摸得到:
- AI PC:微软Surface旗舰店增设“Stable Diffusion体验区”,到店转化率提升3倍。
- 可穿戴投影:极米在购物中心布置“地铁车厢”场景,用户停留时长平均7分钟。
数据佐证:2024年H1,线下渠道在6000元以上科技产品中的占比回升至31%,为三年来首次正增长。
未来12个月值得押注的细分方向
综合销量增速、技术成熟度、供应链成本三条曲线,以下四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 AI PC下沉:NPU成本已降至15美元,4000元档轻薄本明年Q2大规模上市。
- 空间计算配件:Vision Pro带火的手势追踪戒指、指环控制器,B端订单已排到明年。
- 无感化健康监测:智能纤维+AI算法,把传感器织进T恤,24小时心电图无感采集。
- 户外能源整合:把氮化镓充电器、储能电池、太阳能板做成模块化组合,露营人群复购率高达70%。
销量图不只是冷冰冰的折线,它背后是用户生活方式的迁移、技术瓶颈的突破、供应链成本的博弈。看懂曲线,就能提前半年卡位下一个爆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