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都用iPhone了?”——先别急着质疑
答案:他们确实在用,但背后的原因远比“装可怜骗钱”复杂。

(图片来源 *** ,侵删)
谁在给他们发手机?三大来源拆解
- 公益组织试点项目:北京、深圳已有NGO为流浪者发放二手智能机,内置定位与一键求助App,方便社工追踪。
- 回收市场低价淘换:华强北碎屏机批发价低至50元,乞丐合伙拼单,修好就能刷短视频。
- 路人“善意投喂”:淘汰的旧机被直接塞进乞讨盒,去年上海地铁口就出现一次性收到三台华为Mate20的案例。
手机到底帮他们挣了多少钱?
别小看那台屏幕开裂的红米Note8,它让收入结构彻底改写:
- 扫码打赏:广州天河实测,贴出二维码后单日进账提升220%,零钱时代终结。
- 直播PK:抖音“流浪大师”账号靠深夜读书圈粉90万,打赏分成月入破万。
- 信息差套利:用地图App蹲守演唱会散场点,比同行早到30分钟就能抢到黄金位置。
高科技乞讨的灰色地带
当技术撞上监管,漏洞开始滋生:
- 二维码盗刷:有人用静态码偷换乞丐的收款码,夜里骑车扫街“收割”。
- AI变声诈骗:合成童声录“妈妈我迷路了”在地铁反复播放,单日骗过37名乘客。
- 共享账号洗钱:境外赌博平台用乞丐身份注册收款码,资金过手抽成10%。
路人该怎么辨别真假?
记住三招不踩坑:
- 看电量焦虑:真流浪者手机永远插着充电宝,骗子反而满电关机防定位。
- 查转账记录:当面扫码后要求看历史收款,频繁出现888、1314等固定金额的多为团队操作。
- 问系统细节:随口问“手机卡是哪家运营商的?”答不上来或说“别人帮我办的”立刻警惕。
未来会不会出现“元宇宙乞丐”?
杭州已有团队在测试VR乞讨:戴上头显进入虚拟地铁站,向数字人路人作揖。虽然听起来像黑色幽默,但背后逻辑很残酷——当现实空间被城管驱逐殆尽,虚拟世界成了最后一块“无人监管”的广场。技术不会消灭贫穷,它只是把贫穷包装得更难被看见。

(图片来源 *** ,侵删)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