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占比_为什么持续攀升

新网编辑 26 0

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占比现状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制造业产值中的占比已突破23.7%**,较五年前提升近9个百分点。这一数字背后,是芯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整车三大品类贡献了超过60%的增量。

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占比_为什么持续攀升
(图片来源 *** ,侵删)

为什么持续攀升?核心驱动力拆解

政策红利:从“制造”到“智造”的顶层设计

国家层面连续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挂帅》等文件,**直接撬动社会资本向高科技领域年均投入超1.2万亿元**。地方 *** 配套的土地、税收优惠,让高科技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下降12%—18%。

需求侧爆发:Z世代与B端同步升级

• **C端**:95后消费者愿意为折叠屏手机、VR头显支付溢价,高端机型市占率三年翻倍。
• **B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链主企业,每年对国产高端传感器、激光雷达的采购量增速保持在40%以上。


区域分布:长三角与珠三角谁更领先?

若把全国高科技产品产值按区域切分,**长三角以41%的份额稳居之一**,但珠三角在“单位面积产出密度”上反超,每平方公里高科技产值达长三角的1.3倍。关键差异在于:

  • 长三角:重研发,**上海张江、合肥中科大系**贡献全国28%的半导体专利。
  • 珠三角:重量产,**深圳—东莞—惠州**一小时供应链可完成90%的零部件配套。

哪些细分赛道跑出“隐形冠军”?

1. **碳化硅功率器件**:山东天岳、天科合达两家企业拿下全球30%衬底份额,特斯拉、比亚迪电池包已批量采用。
2. **手术机器人**:微创医疗的“图迈”系统打破达芬奇垄断,国产化率从5%飙升至62%。
3. **工业无人机**:大疆行业级产品占据全球78%的植保机市场,新疆棉田90%的农药喷洒由其完成。


未来三年占比能否突破30%?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看三组先行指标:

• **研发投入强度**:华为、阿里、腾讯三家头部企业研发费率已超15%,接近谷歌水平。
• **人才储备**:2023年STEM专业毕业生突破500万,其中**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方向硕博人数五年增长3倍**。
• **资本热度**:科创板总市值突破6万亿元,每新增1元融资可撬动3.2元社会资本跟投。

若上述趋势延续,**2026年高科技产品占比有望达到28%—32%区间**,但需警惕“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芯片断供”两大灰犀牛。

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占比_为什么持续攀升
(图片来源 *** ,侵删)

企业如何抓住窗口期?

技术路线: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整合

过去企业习惯“一个技术打天下”,如今必须**构建“芯片+算法+场景”三位一体能力**。例如,禾赛科技把激光雷达成本降到千元级,靠的是自研芯片、自建产线、绑定理想汽车前装市场同步迭代。

市场策略:先B端后C端,先国内后海外

• **B端验证**:工业机器人先在富士康产线跑通,再向中小工厂复制。
• **国内练兵**:极氪001搭载的国产高算力芯片,跑完30万公里中国路况后才出口欧洲。


消费者感知:高科技产品真的更贵吗?

以65英寸MiniLED电视为例,**2021年均价1.4万元,2023年已降至7000元**,背后是TCL华星光电G11代线量产带来的规模效应。可见高科技溢价正在被“中国供应链”快速抹平。


写在最后:占比数字之外的价值

当高科技产品占比突破四分之一,**改变的不仅是产业结构,更是就业结构**。2023年智能制造领域新增岗位中,65%要求掌握Python或C++,平均薪资比传统制造岗高62%。从“人口红利”到“工程师红利”,中国正在用高科技产品重新定义全球价值链坐标。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